金刚经黑书版:母场视角的空性解读:第一分 · 法会因由分
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,世尊食时,著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,于其城中,次第乞已,还至本处,饭食讫,收衣钵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
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,世尊食时,著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食,于其城中,次第乞已,还至本处,饭食讫,收衣钵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
胡王问曰:「愿闻至道,何谓为道?如何持戒?如何治国?」老君答曰:「道者,虚无自然,先天地而存。修之当清心寡欲,抱一守真;处世当以慈悲为本,禁杀为先;为政者以德安国,勿以刑害民。凡尔等若能守此,则国泰民安,万物自和。」
老子曰:道生万物,化胡亦然。夫胡人问道,吾授之以无为。其土异,其性殊,故以佛法导之。然本非二道,皆出于一源。是以东方称道,西方称佛,其体同也。
如果把“母场”视作宇宙运行的底层操作系统,那么《道德经》与《化胡经》就是在同一份“源代码”上写下的两种注释。前者简洁、抽象,像黑底上的一行行底层指令;后者则更像是一份扩展文档,把道的运行如何影响人世、宗教、修行与政治都逐一展开。二者看似不同,却如同 API 的
《玄歌卷第十》不是一本纯宗教传奇,也不是简单的神话诗集。把它读成“母场—接口—策略”的工程图,比把它当成历史更能抓住作者的意图:
在玄歌卷第十中,尹喜感叹世道更迭,生死无常,兴亡皆在大道之中。节选如下:
《玄歌卷》乃《化胡经》中最为奇诡之篇,其言不似直述,而以歌咏玄义、隐喻天机。第二篇所记,实是老子对“虚”与“化”的再度阐明。
原文大意:老子度流沙,进入天竺,示佛形,高丈六身,金色光明,手执空壶,立浮屠教。
上篇原文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。故天有五贼,见之者昌。五贼在乎心,施行于天。宇宙在乎手,万化生乎身。天性,人也;人心,机也。立天之道,以定人也。天发杀机,移星易宿;地发杀机,龙蛇起陆;人发杀机,天地反覆;天人合发,万变定基。性有巧拙,可以伏藏。九窍之邪,在乎